时报访谈丨田轩:货币政策仍将维持适度宽松主基调
时报访谈丨田轩:货币政策仍将维持适度宽松主基调
时报访谈丨田轩:货币政策仍将维持适度宽松主基调
——访(fǎng)清华大学(qīnghuádàxué)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
■中国经济时报(zhōngguójīngjìshíbào)记者 周子勋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5月(yuè)金融数据显示,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lěijì)增量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tóngbǐ)增长(zēngzhǎng)8.7%;5月末(yuèmò),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9%,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2.3%,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1%。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jīnróng)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5月(yuè)金融总量保持平稳,表明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zhèngcècuòshī)逐步显效,有效(yǒuxiào)促进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下一阶段,预计货币政策仍将维持适度宽松的主基调。
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jīngjì)力度未减
中国经济时报:从5月金融数据来看,您认为一揽子金融政策(zhèngcè)效果如何?是什么(shénme)因素拉动了社会融资规模较快增长?
田轩:总体来看,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金融总量保持平稳,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yúé)同比(tóngbǐ)(bǐ)增长7.9%,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2.3%,说明企业(qǐyè)活期存款和现金流动性有所改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未减(wèijiǎn)。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为18.6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duō)3.83万亿元,其中(qízhōng)新增贷款10.68万亿元,尤其(yóuqí)是5月份人民币贷款显著增加,环比多增3400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企业经营预期和居民支出(chū)意愿有所改善,显示出货币政策在促进信贷流动方面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政策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显现。
社会融资规模较(guīmójiào)快增长(zēngzhǎng)的(de)主要驱动力包括政策引导和(hé)(hé)市场预期改善。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包括降息、降准、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央行(yāngháng)通过多次逆回购操作等手段向市场注入(zhùrù)流动性,维持了(le)较低的利率环境,提振了企业和个人借款需求。而且随着经济(jīngjì)(jīngjì)复苏信号的增强,房地产市场有所企稳回暖,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提升,投资和消费意愿(yìyuàn)增强。在5月份(yuèfèn)人民币贷款中(zhōng),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8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6.16万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746亿元。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gōnggòng)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8%,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同时,政府债券发行力度加大,直接拉动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前5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累计为6.31万亿元,同比多增3.81万亿元,主要得益于特别国债的启动和地方(dìfāng)新增专项债的提速。企业发债成本的下降也大大(dàdà)提升了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积极性,5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496亿元,同比多增1211亿元。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社融增长态势强劲,反映出金融政策在稳定经济、促进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
信贷结构呈现持续(chíxù)优化趋势
中国经济时报:从(cóng)5月金融数据(shùjù)来看,信贷结构出现哪些亮点?资金主要流向哪些领域?
田轩(tiánxuān):我国信贷(xìndài)结构呈现持续优化趋势。前5个月,社会融资(róngzī)规模累计增量比上年(shàngnián)同期多3.83万亿元(wànyìyuán),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表明整体(zhěngtǐ)融资环境较为积极,企业等市场主体获取资金渠道更为顺畅,也侧面反映出信贷结构在进一步拓宽。在信贷结构中,中长期贷款占比提升,一方面,企(事(shì))业单位中长期贷款累计增加(zēngjiā)6.16万亿元,占企(zhànqǐ)(事)业单位贷款增量的62.8%,表明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了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支持了重点项目(zhòngdiǎnxiàngmù)的推进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居民中长期贷款累计增加8347亿元,同比多增232亿元,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住房按揭贷款,表明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的趋势比较明显,居民购房需求逐步释放。
消费贷款和(hé)经营性贷款也呈现增长态势,反映出消费市场(xiāofèishìchǎng)和企业经营活动逐步恢复活力。同时,金融体系内部的(de)信贷资源配置也在持续优化,非银(fēiyín)行业金融机构(jīnróngjīgòu)贷款累计增加1357亿元(yìyuán),同比多增208亿元。这些数据表明非银金融机构在支持(zhīchí)实体经济和住户消费方面发挥了(le)积极作用,资金流向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进一步提升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服务效能。此外,政府债券净融资累计达6.31万亿元,占社融增量的33.9%,成为拉动(lādòng)社融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tèbié)国债和地方专项债的发行加速,充分发挥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升级和居民消费等领域,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复苏和发展。
连续开展(kāizhǎn)大规模买断式
逆回购操作释放三大(sāndà)信号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6月16日以固定数量招标方式(fāngshì)开展4000亿元6个月期(gèyuèqī)(gèyuèqī)买断式逆回购(huígòu)操作(cāozuò)。这是继6月5日宣布开展1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后的第二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您认为释放了什么信号?有何政策意义?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向如何?
田轩:央行在短期内连续开展大规模买断式逆回购(huígòu)操作,表明其对流动性管理的高度重视,主要向市场释放了三个层面的信号。一是向市场注入(zhùrù)充足(chōngzú)的流动性,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资金可贷,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yùqī)。二是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wèi)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意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提升资金在实体经济中的活跃度和传导效率。三是通过连续动作,表明央行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biànhuà),随时准备根据形势调整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灵活性和前瞻性(qiánzhānxìng),增强市场信心(xìnxīn),维持金融市场稳定。
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增加了市场流动性,缓解了市场资金紧张局面,降低了金融机构融资(róngzī)(róngzī)成本,使得货币市场利率(lìlǜ)保持(bǎochí)在合理(hélǐ)区间,为实体(shítǐ)经济提供了更为宽松的融资环境。此举也进一步强化了货币政策的精准调控能力,将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此外,连续(liánxù)稳定的政策举措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阶段,预计货币(huòbì)政策仍将维持适度宽松的(de)主基调,继续通过多种工具灵活调节市场流动性,确保资金供给稳定,且(qiě)考虑(kǎolǜ)到目前虽然社会融资规模(guīmó)存量同比增长,但市场资金需求可能仍未得到充分满足,M1.M2同比增长幅度相对温和,预计接下来央行仍有一定的降准和降息(jiàngxī)的空间。同时,会加强(jiāqiáng)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综合运用质押式逆回购、MLF、买断式逆回购等中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强化政策灵活性,创新(chuàngxīn)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信贷结构,促进(cùjìn)金融机构精准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扶持力度。此外,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协同,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降费等方式提振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则(zé)为财政政策实施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如保障政府债券(zhàiquàn)发行顺利进行等,并与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协同发力,形成政策合力(hélì),提升(tíshēng)政策综合效应。
总(zǒng) 监 制丨车海刚
监 制丨(gǔn)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jí)丨邹 朵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